查看原文
其他

又到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高考时,我想说些什么呢

Pinky Wang 记忆的瓶子Pinky
2024-09-26





作者|Pinky   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图片|unsplash.com


傍晚时刻,我们一家三口去附近大学操场散步,我先生跑步健身,我和女儿边扔球玩,边看着操场上的学生们追逐着奔跑的足球。


还有一个班级的体育老师在测评考试,在足球场一角摆放了一列碗大的坐标,学生们要跑着踢着足球绕过一个个坐标。


测评完的学生会跑过来问老师他及格没或者过了没,老师戏谑着说道,“我不知道什么是过了,什么是及格……”


我还注意到操场上很多女生的非主流衣着,肥大的西服外套,牛仔裤上的大洞洞,还有神仙姐姐从身边飘过。


神仙姐姐穿着仙女裙,唐服还是汉服傻傻分不清楚。


正好足球被踢到她们跟前,神仙姐姐大跨步向前,单脚一踩,球定住了,转身一个飞脚,球儿被踢到了眼巴巴瞅着的球员身旁。
 

羡慕他们正值青春年少,心中不由得感慨着,年轻真好!或者应该说年少真好😂


天天挂在嘴边说着自己毕业参加工作七年了,竟有一事无成的感觉。


谁曾想如果从大学毕业算起,到现在竟然要毕业整整十年了,如果从高考那年算起,已经过去十四年了。


十几年的时间就这么一晃就过去了,轮到自己羡慕仍在校园里挥洒青春的人,真想好好想想时光都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是带走了无忧无虑的青春,留下了一个个支离破碎的记忆片段?还是带走了那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幼稚女孩,留下了不知路在何方的中年妇女?


这个问题我真得想不出来个所以然,但是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我的高考,我的大学,再加上最近看的一本书,我倒很想说些什么。




关于高考


2005年参加高考,同样的雷雨季节,同样的压抑氛围,之前曾写过一篇文章《又到一年高考时》,写了我当时的紧张不安,也写了我当时报考心理之路。


一路走来,有没有遗憾,肯定是有的,而且还不少呢。那么对于高考留下的遗憾是什么呢?


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报考志愿的选择,选了自己没有什么感觉的生物制药,好吧,当时我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专业感兴趣。


高考之前只是埋头学习了十二年而已。自己想做什么,喜欢什么,如此重要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点都没有思考过。


写到这里,我停下来思考了一下,貌似各种阴差阳错走到今天,自己做的工作倒也算喜欢。


好吧,专业就这样吧。


报考志愿除了专业之外还包括院校呢。当时一门心思要走出去看看,来到了东北,又去了大武汉。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肯定会选择北京院校,不对,也许会是上海的院校,帝都与魔都相比,我仿佛更喜欢魔都呢。


选择一个开放的、包容度强的城市上学、工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无论是教育资源,发展机会,思维模式,还是见识,大城市的优势都是不言而喻的。


当时从小村庄走到城里的我犹如井底之蛙跳出井底,有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可是回头看看依然心有缺憾。


也许缺憾也是一种美,毕竟世间万物少有没有缺憾的。


ps:况且这种遗憾让我遇到了我先生,倒也算弥补了些什么。



关于读书


如果有人问我大学期间有什么遗憾,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读书太少和没学好英语。


首先说说读书太少这件事。除了大学期间读了几本人物传记外,其他类型的书少有接触。


我这里说得读书不是读教材,而是广读闲书,也就是涉猎各种类型的书。


徜徉于书的海洋里,穿梭于各个领域,各个世界角落,岂不快哉。而且读书也是件大有好处的事情。


就像贾平凹先生在《自在独行》中所说:


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处,譬如能说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


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就像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所说:


通过读书,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自然而然地“相对化”了。


通过体验书中描写的种种感情,差不多都感同身受地体验了一番,在想象中自由地穿梭于时间和空间之间,目睹种种奇妙的风景。


让种种语言穿过自己的身体,视点就会多少变成了复合型,并不单单立足于此刻的地点凝望世界,还能从稍稍离开一些的地方,相对客观地看看正在凝望世界的自己的模样。


我们可以在书籍中学到了许多重要的东西。那里既没有烦琐恼人的规则,也没有分数评价,更没有激烈的名次争夺,当然也没有校园欺凌。


人世间远比教科书更刺激,内容深刻的书应有尽有。逐页翻看这样的书,我会产生一种实际的感触,觉得那些内容随着阅读化作了自己的血肉。


当时我住的寝室离图书馆仅在咫尺之间,图书馆各种藏书也算应有尽有,可是自己每次都拿着专业教材书,或者笔记本去图书馆自习区上自习。


想想都感觉惋惜心痛。


现在呢,买了各种闲书,贾平凹、林清玄、村上春书、东野圭吾、各种育儿书籍,还有一些畅销书,kindle里还放着十几本英文原版小说……


可是作为全职妈妈,女儿还小,每天基本只能读个几十页而已。


而以前不仅有大把大把的读书时间,有免费的书可读,还有图书馆那么适合读书的地方,真不知道自己以前都做什么了,浪费了大好时光。


或者以前自己只是假装爱读书,实际并没有像现在这般喜欢,要么怎么会没去做呢。


坐下来读会书,是一件太幸福的事情了,即使每次只能读上几页,喜欢的事情总会有功夫去做的。




关于学习


说到学习,我现在倒觉得以前自己投入在学习中和复习应考中的时间实在有点多了。


结果是,除了满足了自己争强好胜的欲望,得到了好名次,还有将各种奖学金收入囊中外,并不觉得留下了什么。


我无比赞同村上春树先生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谈学校那部分的观点了。


读许许多多的书、热心地听音乐,哪怕把跟女孩子交往算在内也没关系,有时反而比学校里的考试更重要。


把一些年号和英语单词机械地塞进脑袋里,将来不会对自己有什么用处。


不分条理、死记硬背下来的技术性知识,会自然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凋零飘谢,被某个场所,就是像知识的坟场一样的幽暗之地吞噬,不知所终。


因为这样的东西,几乎全都没有必要永远留存在记忆中。相比之下,任凭时间流逝却能留存心间永不消亡的东西,才更为重要。


然而这一类知识却不会有什么立竿见影的作用。要轮到这类知识真正发挥价值,还得等上很长时间。十分遗憾,与眼前的考试成绩不能直接挂钩。


所以大学时期的我选择了跟眼前利益挂钩的事情,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


上课永远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准备每一次考试。当时死记硬背下来很多专业知识,当然还要结合理解记忆。


然后拿到连续四年的一等奖学金还有其他国家奖学金,然后呢?死记硬背的知识还给了老师,钱呢?一点点儿花了😂


另外,我大学四年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没有逃过一堂课,真得是标准的乖学生一枚。


说到这里,不知道是该为自己感到自豪呢,还是该为自己感到悲哀呢。


仔细揣摩了一下自己内心,应该是悲哀多于自豪的,因为《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的这段话让我感同身受。


上学期间,常常得到父母或老师的忠告:“在学校一定要好好读书。不然等你长大后肯定会后悔的,觉得年轻时要是更努力一点就好啦。”


可是自从我毕业离校之后,一次都没这么想过。反倒心中懊悔,寻思着:“在学校念书时要是更潇洒一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多好。


死记硬背了那么多无聊的东西,简直是浪费人生。


感觉就是当头一棒,这说得不就是我嘛。


如果说高考之前一心备考是别无选择(当然也可以偶有心有旁骛),那么大学期间就不需要把所有心思全用在学习、备考上了吧。


我本来可以选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比如说读各种类型的书,比如说学好英语,比如说多多运动。


可是我却选择了用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死记硬背那些专业知识,选择了去记忆那些会随着时间流逝凋零,最终不知所终的东西。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一定会抽出更多时间去做那些任凭时间流逝却能留存心间永不消亡的事情。


对我而言,就是读书、英语、运动。


至于学习和考试,我也会努力去做好,毕竟我还没有村上春树的那种洒脱,只是不会如此努力努力去做。



关于英语


关于英语,我在另一篇文章曾说过,学英语将近二十年,虽然期间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了考研英语,但是至今仍在学习的道路上蹒跚前行。


没有大成,但是看美剧可以脱离中文字幕,看英文小说不借助词典,阅读基本能够无障碍,但是还是差很多很多。


所以自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着掌握这门语言,是真正的掌握,能够毫无压力地听说读写。


其实大学期间从来没有对英语不上心过,清晨醒来拿着新概念跑到操场上朗读,拿着各种单词书背单词,做着各种英语考试试卷……


结果呢?说不出口,听不明白,看不懂书,写不出来,感觉自己就是接受所谓的填鸭式教育,照本宣科的结果,然后还一门心思探究着应试技巧。


直到后来看到了恶魔奶爸的《把英语用起来》和李笑来的《人人都能用英语》,然后我发现,以前自己的学习方法竟然错得那么离谱。


后来跟着《把英语用起来》学习实践,收集了书里面提到的所有学习资料,购买了相关书籍,差不多从头到尾实践了一遍。


自我感觉效果还不错,起码阅读英文材料,看美剧纯英文字幕电影感到没有压力,很轻松了。


不过自己还有一方面实践落实不好,就是大量阅读英文原版小说,其实阅读英文小说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还能顺便积累些单词,提高点写作能力。


村上春树在书中提到:“如果真想灵活掌握一门外语,就只有一个办法:自己跑到国外留学去,到欧洲等地去看一看,那里的年轻人基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书之类的用英文读起来简直一目十行……”


对于我这种,一不能跑到国外留学,二不能去欧洲等地看看的人来说,看来想灵活掌握一门外语,就很难了。


但是起码能做到从头到尾阅读一本英文书籍,把英文日常对话听个七七八八,吭吭哧哧憋出几句像样的英语对话吧。


在大学的时候就应该大量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多听听录音资料,或者多看看视频资料。


我大学时期缺少电子设备,比如说电脑、笔记本、MP3还没有普及,智能手机还未出现,录音录像听不了看不了,但是总归能阅读英文书籍。


自己却没有好好把握时机,想想就悔恨莫及,以至于三十岁好几的中年妇女还天天惦记着提高英语,梦想可以跟外国人无障碍进行日常会话,似乎很简单又很难。


无论如何,我依然在路上,总有梦想成真的一天吧,即使会晚一些。



关于运动


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喜欢体育课,尤其是大学每学期都有体育课。大一的必修体育课,上学期滑冰,下学期青年长拳,我是勉强应对,只能用尽全力努力做好。


喜欢吗?谈不上!大二以后的体育课可以自己选择课程,想选篮球就选篮球,想选乒乓球就选乒乓球,还可以选择很多其他体育课程。


对于我而言那些体育课谈不上喜欢,就随意选择了。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写道:“我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对体育课厌恨之极。被逼着换上运动服、领到操场上,做一些根本就不想做的运动,令我痛苦难熬。”


我真得也有同感。


虽然后来喜欢上了瑜伽,喜欢上了徒步,也许接下来会受村上春树的影响,喜欢上跑步。


还没有阅读他的《当我谈跑步的时候,我想谈些什么》,一本《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让我已经深受影响了。


跑步除了健身之外,还健脑呢,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本书中写道:


根据最近的研究,脑内海马体产生的神经元的数量,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得到飞跃性的增加。所谓有氧运动,是指游泳和跑步这类时间长、运动量适度的运动。


不过,像这样新生的神经元如果置之不理的话,会在二十八小时后悄然消逝,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实在太可惜了。


可是,如果给这些新生的神经元知性的刺激,它们就会被激活,与脑内网络相互结合,成为信号传递组织的有机部分。


脑内网络会变得更加宽广、更加绵密。学习能力与记忆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这样一来,随机应变地转换思维方式、发挥不同寻常的创造力,就将变得简单易行。


这对我的人生而言,可是无论如何非做不可的事,几乎是无须理由地去跑。


虽然常人难以达到村上春树三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更难以做到参加100公里的超马拉松比赛,可是每天跑个五公里,或者每周运动三、四次,稍微下一点决心应该不难做到。


可是我不是常人,体育方面我一直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还要差很多。


因为自小体质不好,也仿佛注定与运动无缘,因为不擅长,所以不喜欢,很正常的事情。


初中时上早操让我们去跑步,大冬天,捂着两层厚厚的棉袄,跑在崎岖不平的小土路上,摔倒了很难爬起来,因为累,因为穿成了笨熊,因为坑坑洼洼。


中考的时候说要考仰卧起坐,我干脆一个都做不来,腹部力量不够,还好最后没有仰卧起坐这个项目。


结果中考考跳远、铅球和跑步,第一次跳远只跳出去1.3m的样子,投铅球用尽全力才投了3m远,跑步也几乎是跑得最慢的一个。


后来经过训练,总算勉强及格。


自那以后,体育不好、肢体不协调成了我挂在嘴边的话,所以一提到运动,一提到体育,我都要往后退好几步。


直到工作三、四年后,一时兴起报了一个瑜伽班,直到去健身房跑了几次步,直到喜欢上室外徒步,才发现原来按照自己的意愿运动真得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


“以前在学校做的那些运动究竟算什么呢?这样一想,不禁茫然若失。


当然,人各有异,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但说得极端点,我甚至怀疑学校里的体育课,会不会就是为了让人讨厌体育才存在的。”


看到书中的这句话,我会心一笑。


自己这么多年一直仇视运动是多么地不应该,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会更早地开始多运动,多跑步,这真得是一件受益终身的事业呢。


说到这里,我倒想起我先生的寒冷性荨麻疹,刚到东北那一年忽然得了这种病,一碰冷水,或者一受冷,身上就起一片片红疙瘩,痒得厉害。


医生说是寒冷性荨麻疹,中药、西药都吃过,一点作用也没有,后来坚持跑步跑了小半年,竟然出奇地好了。


看来跑步不仅健身健脑,还治病啊!真希望自己早点领悟到这些,早点跑起来。




关于恋爱


“在学校好好学习,不许谈恋爱”,我们很多人都被父母这般警告过。


中学谈恋爱是否合适我不想去谈,不过我倒认为有时父母们把这件事看得太严重了,有点达到谈恋爱色变的程度。


想到最近看的美剧《吉莫尔女孩》,单亲妈妈Lorelai发现女儿Rory有喜欢的男孩并被男孩亲吻时,第一反应是生气,然后是伤心女儿没有告诉她。


后来鼓励并陪同女儿与男孩见面,帮女儿迈出尴尬一步,还邀请男孩来自己家做客。


妈妈与男孩独处时警告他要对自己的女儿好,不能伤害她,不能影响她考哈佛的目标……


还有一个镜头是妈妈故意留在厨房吃爆米花,留女儿和男孩在客厅独处看电影……


当时剧中的女儿Rory十六岁。


有一句话说的是,想让孩子去做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让孩子不做什么,就去强迫他,换言之,越强迫越反抗。


两个人越被反对在一起就越会努力在一起,莫不如顺其自然,把事情拉到眼皮底下更容易控制。


特别欣赏这位妈妈的做法以及她和女儿相处的方式。所以对于中学时代的恋爱,我倒觉得顺其自然比较好,不阻止不推波助澜,睁大眼睛,静观其变。


个人看法而已,接下来说说大学时期谈恋爱。


我所住的寝室有八位室友,大家来自天南地北,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有七个人(包括我在内),最后四个人或者应该是五个人修成正果,走入婚姻殿堂。


这么看大学谈恋爱其实在一起的概率还是挺高的。


也许是因为我们比较幸运,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也许是因为我们大都是初恋,所以比较珍惜,不会一言不合就分手。


在最好的年华里体验最纯真的爱情,然后一不下心竟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想想都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说到这里,我想说说所谓的男追女、女追男的事,谁说必须男追女才行,女追男又有什么不可。


爱就大声说出来,没必要扭扭捏捏,不好意思,一个不好意思就可能一辈子错过了。


遇到对的人,大胆去追,不要犹豫不决,毕竟遇见对的人是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


和我先生大学期间开始谈恋爱,后来大部分时间是异地恋,这件事是因为他中途转学的原因,所以我很羡慕校园里各自追求自己梦想的情侣。


他们一起学习,相互督促,相互支持,各自成为了最好的自己。至于最后能不能走到一起,这就要看彼此是否合适了。


即便你我用心对待彼此,万分珍惜彼此的感情,也不能保证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感情的事情实在无法预料,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两个不合适的人也没有必要硬要捆绑在一起,毕竟放弃不合适的人,才能有机会去寻找合适的人。


当然,如果没有碰到那个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人,没有碰到所喜欢的人那就继续自在独行,一切随缘好了。


如果碰到了,一定要把握住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噢。



写在最后的话

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乱写一通后,竟然发现自己不知所云。


好吧,其实我想说自己高考后大学时期的那些遗憾,那些应该去做的事,还有那些值得去做的事。


遗憾的是高考报考没有选择去大城市,大学期间把太多的时间投入到了专业课学习上。


应该去做(没有做好)的事是:


大学期间多读书,不仅仅局限在专业书,其他闲书也要读,开卷有益嘛。


学习英语,或其他语言,除非特别不喜欢,以后会因此受益的。


养成运动的习惯,跑步,徒步,游泳,瑜伽,随意什么运动,健身健脑。


值得去做的事是,谈一场简单、纯真的恋爱,然后一不小心就成了一生伴侣。


最后把林清玄《人生看得几清明》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


如果我们的每一天是一幅画,应该尽心地着墨,尽情地上彩,尽力地美丽动人,在落款钤印的时候,才不会感到遗憾。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Hi!我是Pinky,全职妈妈,曾经是律师、专利代理人,喜欢读书、美剧、旅行,做真实的自己,写走心的文字。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记忆的瓶子Pink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